让中国航空事业装上‘中国心’--江和甫


  • 作者: 发表于:2015年12月07日19:53 阅读次数:18956


  
    江和甫,1940年出生于江阴县郁桥乡的一个医生家庭。中国一航燃气涡轮研究院总设计师,我国著名航空动力专家。素有“空中美男子”之称歼8战机的发动机就是由他领军研制。
  
  1956年正在读高三的江和甫被推荐到华东航空学院学习,毕业后被分配至410厂(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的设计科做技术工作。1991年,他作为我国发动机中推核心机的总设计师,历经15年攻克难关取得巨大成功,使我国的飞机发动机研制进一步缩短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
  
  从21岁进入发动机研制领域至今,特殊的行业使江和甫在很多时候没有鲜花和掌声,有的只是长年幕后默默的付出。国家的责任、国家的使命、国家的荣誉,重任在肩的他不敢有一丝懈怠。在他的心目中,中国要追赶发达国家的航空技术就必须早日让中国的飞机装上“中国心”。
  
  科学成就
  WP6、WP7系列填补国内空白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航空发动机的研制还是一片空白,一直靠进口、仿制、改型来满足新研军机对航空发动机的急需。
  
  “一开始就是人家给你图纸,给你工艺规程,你照着做,然后也就是根据部队的需求做些力所能及的改进,也就是常说的测绘仿制,改型改进,当时我国基础很弱,但通过这些工作渐渐积累了一些技术,设计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江和甫回忆道。
  
  也许是天生不服输、喜欢尝试新事物的个性,即便是在那样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江和甫所想的只是如何能够快速的掌握技术提高自己的能力。这个成天泡在现场的年青人,以一种超常规的状态钻研着与努力着。“要做就做别人不敢做的压气机”他在心里对自己说。
  
  1963年,大学毕业的第二年他就完成WP6发动机第三级压气机转子叶片断裂故障排除。1967年,负责完成了WP6甲发动机第一级压气机改进设计。1966~1973年,参加WP7发动机第一级压气机转子叶片断裂排故,在国内首次判明叶片颤振问题并彻底排除故障。1969年起参加WP7乙发动机延寿和改型,负责压气机部件设计,组织第二级整流叶片裂纹等故障的排故和叶片防腐蚀涂层的应用研究,使发动机的翻修寿命由50小时逐步延长到300小时。
  
  重大预研项目推动历史进程
  从1991年开始,我国开展涡扇发动机研制工作。江和甫任中推核心机的总设计师。在攻克高温、高压、高速等一系列难关之后,1994年中推核心机试验全部达到设计指标。中推核心机的研制成功使中国的航空发动机制造技术向前跨越了10年。
  
  这是我国航空发动机技术的重大突破,是在自行研制航空发动机的道路上跨出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一步,为我国最终实现自行设计制造先进航空动力装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我国航空事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技术在不断进步,10年之后,又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传来。经过15年研制,中国更高级别推动比的核心机点火成功。这意味着我国能够依托核心机发展出不同推力量级的高性能发动机来,意味着中国能够为第三、第四代战鹰和大推力航空民用飞行器提供动力。
  
  “我是中国人,是中国航空的科研技术人员。”江和甫说,“让中国航空事业装上‘中国心’是我一生的追求。如果我有第二次生命,我还会将我的生命献给中国的发动机事业。”
  
  填补世界空白
  WS500发动机第一次亮相是在2004年的第五届珠海航展上,第二年,WS500发动机模型又出现在巴黎航展上。美国人特别留心中国的这种新型发动机。《美国航空和空间技术周刊》就指出,中国研制成功的WS500用于巡航导弹,其推力将比“战斧”巡航导弹发动机推力提高60%。江和甫就是WS500发动机研制的发起人。
  
  WS500发动机项目于2003年6月正式启动,16个月后就完成总装,这在中国航空发展史上是没有先例的。
  
  这个发动机不仅填补了中国航空发动机核心机系列中小推力领域的空白,也填补了世界上该推力级别发动机的空白。所以美国人非常惊讶,因为中国人生产出了他们不曾有过的5千克推力发动机。
  
  在第六届航展上,WS500发动机1∶1模型亮相珠海。WS500在上届珠海航展亮相之后,国外一家公司就提出了订购意向。这也是航空发动机技术发达国家第一次向发展中国家提出的采购意向。
  
  创新思想构建设计体系
  为了摆脱发动机的被动局面,江和甫一直在思考。能不能做一些技术储备,将来飞机需要时,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搞出合适的发动机呢?他在心里默默地计算着:“做核心机是最难的,时间最长。我做核心机用了18年的时间,如果整机用10年的时间,或12-13年,比较来看,前面用的时间更长。能不能先把前面的时间准备着,不管飞机现在需不需要发动机,我先准备着,等准备好,飞机研制是十年,我发动机整机也十年正好能赶上。”
  
  纵观世界上航空发动机型号,虽然种类很多,但核心机就少得多,一台核心机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派生出一系列型号发动机。对此江和甫有着更深刻的认识,为了满足我国研制不同推力等级发动机的需求,他首先提出了系列核心机派生发展的新思路。这一建议得到上级部门和领导的认可和采纳。
  
  他十分注重知识的传承和工程经验的总结,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我国航空发动机的设计体系建设,主持编制了我国首部“涡扇发动机设计规范”和修订了多个行业标准。《涡轮风扇发动机设计规范》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二等奖。